沙特減產石油|拒依美國戰略|美國中東佈局步向瓦解|或成未來油價更大動力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telegram
Share on email

最近筆者著力分析油價,因為它決定了未來通脹的走勢,通脹左右全球息口,息口影響各式各樣資產的價格,包括加密貨幣、金銀、股票等等。此處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須弄清:油價並不是通脹率影響的「結果」,而是「原因」。油價上升,本身就是通脹的主要構成,不要「倒因為果」,以為通脹率下降,油價就一定會跟着下降。

石油美元因利而聚散

2022年9月最後一個星期,國際油價一如筆者之前的分析,出現明顯「轉勢」,主因是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宣佈減產,11月起每日減產200萬桶原油。油組宣佈減產後,引起了美國政府的強烈不滿,除了宣佈釋放石油儲備抗衡外,更發出外交警告,指責減產是選擇站在普京一方,是「敵對行為」等等。

但是沙特毫不退讓,繼續抗拒美國政府的要求,指沙特不是任由美國指揮的國家,近日沙特領導高層之一的沙蘭王子(Saud al-Shaalan)更發出嚴厲警告,指如果有人威脅王國存在,他們會以聖戰對抗。坊間一般分析認為這代表沙特加入抗衡美國霸權的行列,卻少有道出背後的原因。

沙特與美國建立同盟已近半世紀,一直合作無間,王國的武器大多數由美國供應,甚至國土仍然駐有美軍。為何此時卻一反常態,關係因減產問題而迅速惡化?沙特現政府就不怕步利比亞、伊拉克政權後塵被推翻嗎?分析國際關係時,筆者認為「友好」或「敵對」都是建基於利益,一種關係可以維持數十年,亦可頃刻瓦解。沙特與美國當年走在一起,正是利益驅使。

事實上,1973年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正是沙特牽頭,發動石油輸出國組織實施石油禁運。不過,隨著中東局勢轉變,美沙關係逐漸起變化。第一,伊朗1979年發生了伊斯蘭革命,持續對外鼓動伊斯蘭國家革命,引起沙特王國的恐懼。第二,當年沙特軍力薄弱,但是於六十年代在多場以色列與中東國家的戰爭中,都有提共金錢資援,以色列戰勝也引起沙特不安,懼怕對方報復,導致政權不穩。

這種大背景下,美國運用了靈活的外交手段,派出國務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協調中東政策,一方面令盟友以色列暫停追擊,另一方面支援伊拉克與伊朗交惡,制止伊朗擴張。美國為沙特政府提供安全保證,派軍駐守沙特,及修改《反壟斷法》容許沙特原油進口美國,成功拉攏沙特。沙特則以美元結算原油的貨幣等政策作結盟條件,如此兩個敵對國變成了盟國。藉着「石油美元」的建立、大幅提高利率、建立黄金期貨市場等手法,美國成功解決了七十年代美元危機及高通脹問題。

今天許多分析,都將當年解決高通脹歸功於聯儲局的強力加息行動,其實那是一套結合了外交、政治、軍力等的「組合拳」,是美國綜合國力的體現,非單單加息一種操作促成。筆者甚至認為,能夠壓下通脹有「國運」的推助。從報章看到,當年全球拋售美元潮持續,激發黄金搶購潮,但是美國另一敵人蘇聯卻不斷拋售黄金,未有趁機打擊美元地位,敵人短淺的眼光亦是美元能夠安渡危機的因素之一。

沙特底氣無懼美施壓增產

來到2022年的今天,仍然是那幾方在競爭、博奕。不過,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形勢起了巨變,正潮着不利美國的方向惡化。看看1965-2020全球主要產油國總產量,美國仍然排三甲,另外是俄羅斯及沙特,理論上,俄沙兩國聯手,可主宰全球石油供應。俄羅斯的能源受制裁,激發普京採取多項報復反制手段,例如對歐限制供應、盧布結算、不公佈石油買賣數據等,沙特作為能源供應者的角色便更形重要,對全球高油價及通賬更有主宰性影響力。

沙特政權應該相當清楚這一點,此時如果他們的國家不穩,或外敵入侵,或社會動盪,在俄羅斯能源供應不穩下,全球石油供應誓必更加不穩定,價格可能進一步失控,這就是他們的籌碼,此時美國又能對沙特怎樣?目前向沙特施壓本身就是希望他們不減產,協助歐美抗通脹,進一步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只是,美國又同時要確保沙特政局穩定,繼續供應石油,通脹才不致失控。這正是沙特有能力跟美國抗衡的「底氣」。當然,美國可以採取手段,例如政變、推動顏色革命等,推翻沙特現政權,換上聽命於美國政府的統治者,但也要冒巨大風險,若不能快速完成政權換班,沙特未能舜間穩定,全球能源供應可能牽起滔天巨浪。

美國石油資本樂見高油價

許多分析只看到問題的一面,當我們將油價轉勢歸因於油組減產,其實同時亦可以反問,為何作為產油三甲的美國不增產?增產不就可以增加全球供應,平抑油價嗎?如果說減產是國際問題,那美國增產就是內政問題了,比國際問題更加復雜,涉及共和民主兩黨長期能源政策的分歧。

只要將2020年總統大選特朗普勝出的州份與美國石油產量一拼,基本吻合。特朗普勝出的許多是美國石油重鎮,包括德州、北達科他、俄克拉荷馬等等。美國的石油資本,包括油商、油企,正是他與共和黨的支持力量之一,從兩黨的能源政策便能夠看到雙方對石油工業不同的取態,例如2004年共和黨布殊主政時代,就推出美國油商、油企的減稅優惠,另外還退出了不利油企發展的《京都議定書》。民主黨主政年代對石油資本則採取敵視態度,包括限制油企發展,取消稅務優惠等。過去一年油價飛升,拜登政府就多次提出要對美國油企徵收暴利稅(windfall taxes)。

在國際油價高企下,基於利益,你說共和黨與美國油商會配合民主黨政府的增產嗎?他們想看到油價上漲還是下跌?答案非常清楚。筆者甚至覺得,共和黨與美國油商的利益已經與油組、俄羅斯的利益綑綁在一起,他們對民主黨、左翼環保思潮敵視化石能源已經不滿多年,趁俄烏戰爭,打擊新能源發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也是合理預期。如果11月中期選舉共和黨獲勝,拜登政府抑制油價將會變得更為艱鉅,亦將為正在運行的商品爆升周期(Commodity Boom)提供更大動力。

9 則留言

  1. 感谢祖兄分析。
    11月中期選舉正在进行中,看来美国现在有意打压原油价直到選舉完毕。
    根据之前祖兄分享的月度原油 array 图标显示,11-12 月将会有一波再探底潮,小弟呢度有一个近期的原油 weekly array, 显示7/11 同埋 21/11 那个星期有 panic cycle & turning point 转折点,同马田分享的 道琼斯 weekly array 很相识(都系7/11 同埋 21/11)。

    希望祖兄看看附上的原油 weekly array 指教指教.
    多谢!

    1. 師兄想請教一下
      是否覺得7-21/11之間
      意味著商品和油的價格都有可能面臨大插?

      1. 會回撤,但未必是驚人大挫,而且可能快速拉回,因為還要看月度佈陣,而月度顯示要到1月才是月度panic cycle

    2. 7/11 panic cycle那個星期有機會回撤一下,跟道指一樣。然後21/11星期到一個低位,相信係爆升前最後一個低位了。

      1. 同意。
        不过7/11 (panic cycle)也许可以是高点,然后21/11 转折点探低点。
        因为根据马田的 array 解读文, panic cycle 也可以是相反方向的 outside reversal.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7/11 市场走势才能比较好判断 21/11 方向。

  2. PS:周五的底未必是絕對的底,未必一定比21日最低的更低,因為周線顯示,21日星期是周線目標,只要這星期的低位低過上星期的收盤80.26,也是成功完成目標了。

  3. 當然,低過80.26的範圍也是很濶,70是低過,60及50也是低過,但小弟不認為會去到那麼低,因為月度技術支持位大約在76, 9月10月都於此位找到支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e maximum upload file size: 512 MB. You can upload: image, audio, video, document, spreadsheet, interactive, text, archive, code, other. Links to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and other services inser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ll be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rop file here

統計
  • 1
  • 780,682
  • 27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