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田精選|2017年舊文:中國正加速奪取全球科技主導權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telegram
Share on email

中國以國家力量推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長足發展。這些技術進展正威脅美國傳統技術的領先地位。

中國不僅成功發射了全球首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實現了跨洲際量子密鑰的分發,更建成貫穿北京與上海,全長1243英里的量子保密通信幹線,構建了全球首個天地合一的量子通信網絡。為鞏固優勢,中國政府進一步宣佈斥資100億美元建設量子計算中心,爭取新世代算力技術的制高點。

相較美國的保守態度,中國對科技創新的開放度更加高。以我公司為例,技術在中國迅速通過審批,並獲得商業許可。而美國則以「國家安全審查」為由持續施壓。歐盟曾嚴厲批評美國此舉是「刻意製造壁壘」,其本質是遏制他國技術發展。這種政策反差,為中國吸納國際創新力量創造了更佳條件。

反觀美國,科技創新正陷入監管體系失靈與利益集團綁架的泥沼。監管機構一方面任由大型企業通過政治利益輸送前政府高官,形成「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監」的特權階級;另一方面卻對新興科技企業實施打壓。例如我管理奧納西斯家族的鉑金期貨時,本應保密的交易頭寸在申報後竟遭全面洩露,暴露了美國監管制度存在巨大的信息管控漏洞。

更深層的矛盾是,美國監管部門習慣以「技術不可理解」為由扼殺創新。SEC近期匆忙出台內幕交易強化規則,恰恰反證其監管框架已嚴重滯後於技術發展。正如我披露,當前美國強制要求管理人申報超過1億美元資產的規定,反而成為權力「撈油水」的溫床,敏感數據通過監管渠道流向既得利益集團。這類系統性腐敗,疊加過度監管導致的市場失去活力,或將引發比2008年更嚴重的金融危機。

科技競爭背後是經濟格局的重構,本質是全球經濟秩序的重新洗牌。中國通過量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預先佈局,正暗修棧道,改寫國際技術標準體系。其戰略目前十分清晰:以技術主權支撐貨幣國際化,最終瓦解美元霸權。

我甚至可大膽說,按照目前軌跡,中國將在2032年前完成全面超越,終結美國延續了百年的經濟統治地位。美國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十分短視,令人擔憂。當中國集中資源突破AI底層架構時,美國仍沈迷於互聯網平台的零和博弈;當中國構建量子計算產業鏈時,美國政商精英卻忙於在加密貨幣市場投機套利。這種戰略方向的分野,已為權力更替埋下伏筆。

未來十年是中國超越與美國衰落的加速器,這場科技競賽的結局將會超出預期: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技術發展可能提前推動金融系統變革,例如建造抗量子破解的跨境支付網絡;而美國因監管腐敗導致的創新停滯,恐怕在6G等下一代技術競爭中再度落敗。正如本文警示,當科技領導權更替易主,建立在軍事威懾與美元特權之上的「美國世代」亦將土崩瓦解,歷史的鐘擺將不可逆轉地偏向東方大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e maximum upload file size: 512 MB. You can upload: image, audio, video, document, spreadsheet, interactive, text, archive, code, other. Links to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and other services inser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ll be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rop file here

統計
  • 5
  • 1,951,501
  • 37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