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戰爭陰霾在歐洲愈來愈嚴重,資本的避險需求正急速湧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日漸逼近的關稅壁壘令市場擔憂貴金屬或將捲入貿易爭端,精明的資本已選定美國為終極避風港——當下倫敦金價較紐約期金每安士低逾20美元,令套利交易激增。
自俄烏戰火點燃以來,金價已攀升許多,過去一年更實現了雙位數漲幅。值得關注的是,英格蘭銀行正密鑼緊鼓將海量黃金儲備從倫敦金庫轉移至紐約,今年2月「摩根大通」便完成了40億英鎊黃金的越洋遷徙。
作為全球最大黃金保管機構,倫敦金屬交易所目前持有310噸(折合42萬條金條)黄金儲備,但當中只有5.4%屬於英國央行,其餘多為國際銀行及各國央行資產。據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披露,單是2025年1月便有150噸黃金橫渡大西洋,落戶紐約,其中100噸直接來自英格蘭銀行金庫。400盎司規格的倫敦標準交割金條,必須經瑞士精煉廠重新熔鑄成100安士規格,才能於紐約市場流通,所以1月份瑞士對美國的黃金出口才創出13年高。
歷史經驗告知我們,戰爭時期的資本遷徙往往引發黃金狂熱。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跨洋流動的避險資金既推動了美元匯價,亦催生黃金需求激增。歷史也告訴我們,黃金價格波動與地緣政治風險及對金融機構信任度崩塌有高度相關性,而非單純反映通脹的指標。若歐洲局勢持續惡化,這種跨境的資本流動,可能引發管制,若歷史重演,金價可以再闖高峰。
值得留意的是,最近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DOGE)聲言要審查美國國家金庫的風波,或會構成對美國黄金儲備是否完好的質疑。我們(美國人)正面對着巨大的政治不確定性。
註:上文經Deepseek及本網編輯修飾
瀏覽次數:
338